English

科教兴水 重在人才

1998-06-24 来源:光明日报 张建民 汪建新 钱恂熊 本报记者 林和文 我有话说

最近,水利部人教司和光明日报社教育部在南京联合召开了“高素质水利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座谈会”。水利部部长钮茂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名誉校长严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如教授、水利部人教司负责人陈自强、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姜弘道教授、党委副书记、常州分校党委书记林劲松副教授、技术经济学院院长郑垂勇教授及有关专家、学者和部分学生代表,围绕21世纪水利发展的趋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并在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要有扎实的业务素质、应当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教育方式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在会上,水利部部长钮茂生在阐述水利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和面临的重大任务后着重指出,转变教育观念,是水利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教兴水的重要前提。根据知识产业化直接导致教育的产业化这一发展趋势,钮茂生说,中华民族的崛起、发达与兴旺,需要面向21世纪的、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知识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不畏艰苦的精神和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育方式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由应式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钮茂生提出三点要求:第一、首先要从党政领导干部做起,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要求高校的领导都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学校每一位领导要有强烈的意识,把素质教育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体现在每一环节当中,不重视德育工作的学校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第二,从每一位老师做起,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要使所有教师懂得,教师的职责就是既教书又育人,只教书而忽视育人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是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职责。当前要特别强调师德建设,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非常好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要教书育人,要告诉学生怎么样做人;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加强创造性教育。第三,从每一位学生做起,做学生首先要先学会做人,学生要主动接受老师的教育、学校的培养和社会实践的锻炼。

高素质水利人才要有创造精神、竞争意识和动手能力

为我国水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名誉校长严恺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培养学生创造力非常重要。我在1982年倡导的‘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16字校训中,最后4个字‘勇于探索’,就是针对学校培养学生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倡勇于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与西方的大学生相比,我国的大学生在这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尽管考试成绩好这主要是中国学生勤学的结果,但动手的能力、实践的能力较差。记得毛主席曾对中国的教育作出过批示。其中对现行的考试制度提出了批评,大致意思是现在的考试方法把学生当作敌人……,只重视答案答得对不对,在他看来,如果一个学生答得全对,但没有新的见解,只能给他60分;而如果他在答案中提出了新的见解,可以给他100分。这有一定道理,就是要提倡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就是创造能力,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严恺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知识面要广些,使学生眼界开阔些,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其次,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作些调研工作,活动范围大,这对学生获得新的概念、新的知识、培养创造力也是有益的。再次,要提倡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有机会独立思考、培养想像力。

水利部特等劳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吴中如教授结合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努力学习、吸收新知识、刻苦钻研的经历说,人才是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发展优势,就会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他认为,“人才”二字,首先要做人,然后是成才。在做人方面,要经得起名利、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淡泊名利,建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发扬科技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开拓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成为优秀和杰出人才。

作为高素质人才,要具有竞争意识并学会选择处于科技与生产前沿的研究方向。当前世界科技正突飞猛进,要想成为科技的优秀和突出人才,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学科前沿和工程技术领域内有重大科技和应用价值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为此奋斗几年甚至几十年。研究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更新知识,才能取得系统的重大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对国家作出重大贡献。

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办学的全过程之中

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姜弘道教授说:河海大学是我国水利行业唯一的全国重点高校,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1985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河海大学”校名,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为河海大学80周年校庆题词:“面向未来,开拓进取,进一步发展水利教育事业”。在八十多年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注重人才的培养质量,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努力培养适应时代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姜弘道认为,把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尤为必要和紧迫。江泽民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也应成为大学生们跨世纪的必修课。讲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求知态度,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讲政治,是大是大非问题,不可回避,不可含糊。讲正气,就是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感、责任感和正义感。近年来,河海大学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积极探索,加强素质教育,在全校实施“1442工程”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姜弘道认为,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学校党委敏锐地意识到,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高更全面,谁占领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谁就在未来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取得主动。为此,我们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上,强调人才培养要更加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三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在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上,强调要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强调要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育。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更加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在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上,强调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教育要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姜弘道说,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同时,河海大学积极调整办学结构,优化学科设置,优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学校认为,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学校的学科水平密不可分;学生的知识结构,也与学校的整个办学结构紧紧相连;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有相应的办学环境。从成立华东水利学院至今40多年来,河海大学办学结构调整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华东水利学院成立到60年代,学校是一个单科性工科学院,主要专业都是水利类专业。第二阶段,到1985年学校更名为河海大学时,提出要向多科性大学发展。第三阶段,1985年至今,基本实现多学科的协调发展:35个本科专业,覆盖工、文、理、政法、财经五个学科门类;博士点9个,硕士点30个,覆盖理、工、经济、管理、法学等五个学科门类。通过学科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学校的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办学效益显著增强。表现在人才培养上是: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人文素质增加了,创造意识增强了,一句话,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姜弘道说,学校要面向二十一世纪,需要建立改革与发展的五大体系:(1)建立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的开放式办学体系。(2)建立配置合理、规范高效的学校资源开发、管理体系。(3)建立适应性强、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4)建立主题鲜明、结构完善的精神文明体系。(5)建立严谨有序、保障有力的依法治校体系。他强调,建立五大体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水利事业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跨世纪人才。

常州分校党委书记林劲松副教授:高素质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学科、一个项目来说,他们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政治素质占据首要位置。这几年,我校在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提高政治素质的过程中,首先抓邓小平理论学习。我们认为高素质人才更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邓小平理论对高素质人才的作用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作用。这是理论指导作用转化而来的。理论内化人的认识、认识指导行动,邓小平理论就是帮助高素质人才扩大视野,改进思维方法,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坐标,提高认识能力。二是基础作用。邓小平理论是一门学科,是一个知识体系,高素质人才应当具有邓小平理论的知识修养。三是定向作用。邓小平理论是政治理论,表明了一种政治价值观。邓小平理论指明了一种做人的原则。这包括政治方向、社会责任感、品德修养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选择明确的做人原则,是他们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

技术经济学院院长郑垂勇教授: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人文素质,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教育。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在经历过“农业经济”之后,目前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标志着需要一大批专业基础扎实、懂经济、善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无论是规划一个工程、建设一个工程、管理一个工程,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经济知识、管理知识。作为一个工程师,想要开发一个产品,决定产品的开发方案,研究产品的价格性能比,分析产品的市场风险,研究产品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都需要经济知识。否则,其开发的产品可能就会因其经济不合理,无法参与市场竞争。河海大学在开展经济、管理知识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所有硕士研究生中规定至少选修一门经济类课程,一门管理类课程,鼓励博士研究生也积极参加有关经济方面的专题讲座。通过对已毕业和在校学生的调查,普遍认为学校这一举措是富有积极意义的。通过这种复合教育,有利于逻辑性思维与发展性思维的结合,有利于严密性与创造性的结合,有利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有利于局部与全局的结合,有利于当前与长远的结合。

培养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

水利部人教司助理巡视员陈自强说,面对许多方面的挑战和由此给水利高等教育带来的新课题,教育必须改革。改革必须围绕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即水利高等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及这样的人才如何去培养?在世纪之交许多国家都把提高人才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作为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议题。我想我们培养的人才一要有知识,二要有能力,更要有能把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的素质,再加上做人的本领。要完成上述任务,教师是关键。名师出高徒嘛。高校教师只有自身素质高,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出席座谈会的同志也一致认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为此,对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上严格要求,学科建设上多压担子,学术交流会上创造机会,工作生活上提供条件。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确立教师为本的办学意识,为教师服好务;要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源泉工程”实施力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加快改革步伐,搞好教师的“三定一聘”工作,促进整体性的人才开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